2021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
历 史
本试卷共6页,21小题,满分100分。考试用时75分钟。
一、单项选择题:本大题共16小题,每小题3分。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。
1.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组合为主,西周时期则以食器为重,大盂鼎铭文记周康王所言“我闻般坠命(殷商亡国)”,是由于贵族官员“率肆于酒”。这表明周代
A.青铜器成为日常用具 B.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
C.青铜冶铸业已经衰落 D.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
2.韩非批判儒、墨两家靠仁义礼让来治理国家的主张,并强调“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,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”。韩非此举旨在论证
A.变革旧制的迫切性 B.国策与时俱进的必要性
C.君主地位的特殊性 D.儒墨复古主义的迁腐性
3.1983年湖北江陵出土了汉初竹简《二年律令》,其中《户律》详细地规定了要通过“自占”(申报)与“案比”(复查)的方式对当时的人口进行编户造籍,并规定了严惩“自占”时的假报、虚报行为。汉初政府这一规定
A.标志古代户籍管理开始 B.强化国家机器统治基础
C.旨在严厉限制土地兼并 D.旨在打击地方豪强大户
4.《唐律疏议》规定:均田制下授田有定额,“老、小、寡妻受田各有等级,非宽闲之多不得限外更占”(注: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过过国家规定的标准),并且只有受田不足オ可以向私人买入。这表明唐代均田制
A.具有制兼并的意图 B.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
C.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D.没收地主的超额占田
5.苏轼任杭州知州时,当地发生瘟疫,他创建“安乐坊”收治病人,闻说三年医好病人千人以上,得到朝廷的承认,继而买田收租、以租金维持病坊的日常支出。后来,朝廷在各地设置“安济坊”,专为穷人治病。据此可知当时
A.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B.确立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
C.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 D.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
6.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,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,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《王安石传》,自此,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。这一变化说明
A.王安石综合成就较高 B.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
C.认识历史要全面客观 D.个人立场决定历史认识
7.《元史》載:“元制,设急递铺,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,其所系至重.大都设置总急递铺提领所…凡铺卒皆腰革带,悬铃,持枪,扶雨衣,资(携带)文书以行。”以下对该机构作用的叙述,正确的是
A.维持地方治安 B.固统一帝国
C.转运地方财赋 D.抑制武将势力
8.万历年间,明政府专为两淮、两浙的盐商设立了商籍,以方便在外的盐商及其子弟参加科举,而不用返回原籍。这反映了
A.明朝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B.明朝取消户籍管理制度
C.商人享有科举考试特权 D.政策调整适应经济变化
9.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,广东、湖南、江西从事运输、护商、旅店、商贩等业及依附为生者百万人失业。东南沿海从事从长江口到广州运输的商船等亦受到排挤,大部分破产歇业。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
A.国内战乱破坏了社会经济 B.外商企业垄断中国航运业
C.洋货倾销破坏传统手工业 D.五口通商后外贸中心转移